•  +025-5212 1206
  •  15150671867

夏、商、周时期的家具与交通工具设计

2019-2-25 9:36:37

家具设计
随着农业发展,人类脱离原始穴居生活,转向定居生活,家具设计也随之发展起来。家具是指人类维持正常生活、从事生产和开展社会活动必不可少的一类器具。家具是指在生活、工作或社会实践中供人们坐、卧、或支撑与贮存物品的-类器具与设备。中国古代家具材质主体为木材,不易保存,故夏、商、周时期家具几乎没有实物遗存。但商周青铜器中有不少雕饰精美的俎、禁之 类的家具。另外,从象形的甲骨文推测,床、几、案类的家具在周代已经广为应用。
夏、商、周是中国古代家具发展的初明阶段,家具造型质朴简洁,纹饰粗陋,家具数量较少,种类不多,满足基本的使用功能需要。  主要种类如下:俎:奴隶主贵族祭祀宰杀牛羊的器物。使用广泛,是后来几案、桌子等的原型。早期的俎有石、木制以及青铜制作的(图2-18 )。陕西出土青铜俎,中部凹陷,两端微翘,中部为蝉纹,两端为夔龙纹,可以看出青铜工艺技术和审美趣味。陕西西安张家坡出土的西周漆俎,周身装饰有彩色蚌,色彩斑斓,是最早的螺钿家具。
禁:古代祭祀盛放酒器的器物(图2-19 )。作为礼器放置供品或器具。陕西宝鸡发现了商代的青铜禁,周边开有孔,以利于加温。几:座位前或侧面为了倚靠的家具,靠背的母体,实物尚未发现。案:案面自案腿两侧伸出。山西曾经出土高度不足20厘米的案,反映了席地而坐的生活方式。
席:有凉席和暖席,分别用竹、藤、苇、草或毛、皮等而成。《事物纪原补》中记载周代有五席一芜席、 藻席、次席、蒲席和熊席,其用途、制作和材质各不相同。房(yi) :是指天子座后的屏风。又称黼展,以木为框,裱糊绛帛,上绘斧纹,刃为白色,其余为黑色,代表天子名望和权力。西周以后,床、席、几的使用已经很普遍。室内起居有许多礼制的规定。《乐雅●释官》云:居室“西南隅谓之奥,西北隅谓之屋漏,东北隅谓之宦,东南隅谓之空(yoo)”。奥位是祭祀户、溜、门、灶等神的地方,主祭权在家长,故父在子不能居于奥位。

      席位也有尊卑之别,《 礼记曲礼上》云:“席南向北向 (指南北铺放),以西方为上;东向西向,以南方为上。庄重场合须正襟危坐,不能靠在几上。平日进他人之室,“将 上堂,声必扬,户外有二屦(ju),言闻(允许进)则人,言不闻则不人”。人室不能穿鞋,须放屋外,即所谓“侍坐于长者,屦不上于堂”。其中有些礼俗包含的文明成分很高,直到现在仍在流行。

      从甲骨文和青铜器纹饰上可以看出商周时期人们的起居习惯和使用家具情况,仍然保持着席地而坐的生活方式,只不过上面铺了席子。“席地而坐” 一词就出自于这个时期。这种生活方式也影响到了商周家具设计。当时家具高度- 般都不高,家具体积并不大,这从其他门类也可看出,如这一时期青铜器的体量都比较关,而不像后代-般器物巨大,这与当时青铜器主要放置都有底座。席与于地面有床是当时室内陈设的最主要家具。另外生活方式还影响到家具种类,商周跪坐的包居方式使得坐具发展迟缓。

      这一时期家具的主要装饰手法有漆饰、雕刻、镶嵌等。漆饰是中国最具独创性的手法之一,在各种类型家具中皆有应用,是中国历代家具装饰的主流手法。它可以对家具的表面起到保护作用,同时,漆饰可以遮掩材料本身的瑕疵,漆本身的色彩及其光泽也给被漆饰的物品添加美观。中国用漆的历史非常久远,山西襄汾陶寺龙山文化遗址所发现的家具就已采用彩绘手法进行装饰了,商周时期家具装饰加以沿用。使用雕刻手法的家具在这一时期还没有发现,但是到春秋战国时出现了很多雕刻精美的家具,由此推测在商周时期雕刻手法已经运用到家具装饰上。镶嵌手法在青铜器和家具都有使用,在北京房山琉璃河西周墓出土的漆觚,器身上下两道金箔上就镶嵌有绿松石。

      夏、商、周时期的家具设计是我国家具设计的启蒙时期,人们在漫长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总结实践规律,以适用为日的,开始有意识地制造和使用家具,为后代中国家具的繁荣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车的设计
车出现的具体年代,目前学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不过在夏代就已经出现了车,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中就发现了夏代车的造型。史书记载在大禹时,  “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撬。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  ( 《史记夏本纪》)。车的发明传说是夏时薛部族的奚仲,他曾做过夏代的车正,传说他“挠曲为轮,因直为辕”,  造出的车“机旋相得’  “成器坚固”

      夏代出现了无辐条的车轮和有辐条的车轮。对轮子的认识和利用,标志着人类生产技术和设计思想的飞跃。夏代由全木的辁(qudn,没有辐的车轮)发展到有辐的车轮,是造车史上的大变革,为后来商周时期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图2-20)车的用途主要为生产和战争之用。商代造车技术进一步发展, 车身宽度加大,如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的夏代车宽一米,殷墟发现的商代车则宽两米多(图2-21 )
      商代的车有独轮、双轮和长毂。车以木制,重要部位带有青铜部件,既美观,又起到了加固的作用。商代已使用畜力,  “盖夏初奚仲作车,或尚以人挽之;至相士作乘马,王亥作服牛,而车之用益广”。(王国维《观堂集林》卷九《殷卜辞中所见先工先王考》)。根据考古发现,商代马车的结构形制已经十分完善(图2-22),车马上的青铜器物相当丰富。按车厢的面积大小可以将车分为大型车和小型车(图2-23)。大型车厢可容纳三至四人,小型车厢最多可容纳两人。在形状上,这两种车厢都是左右宽、前后进深浅的长方形。车厢四周、轸之上的围栏称为“聆”,,軫有干栏式和封闭式两种。干栏式由木条联接组成;封闭式则用木板封死。商代马车的车厢直接安置在辆之上,为了使车厢平稳,在轸(zhen)和轴( zhou)前后相连的地方挖出凹槽,使轸的左右两边与轴接触。但是这样会减小轸和轴的强度,容易折断。这一缺点在西周时得到了解决。 西周时造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开始重视交通运输,如《周礼》中就记载当时国家设有掌节、司险、行夫、掌交等官吏,掌管诸侯国之间的交通。另外西周建立了严格的用车制度。《 周礼春官巾车》记载,王五路(同辂iu,本义:绑在车辕上用来牵引车子的横木),包括玉路、金路、象路、革路和木路。王后之五路,包括重翟、厌翟、安车、翟车和辇车。其余官僚贵族和平民百姓的车,“孤乘夏篆,卿乘夏缦,大夫乘墨车,土乘栈车,庶人乘役车"。

      王侯贵族官僚的车,形式上主要以彩饰和车马饰来区别,如玉路以玉饰,金路以金饰,象路以象牙装饰等,这是政治等级制为内容的礼制思想在交通工具使用权上的表现。

      西周的车的形制在整体上沿袭了商代的制度(图2-24)。车厢面积比商代车厢明显增大,车轼与斡分离,是另外安装上去的,比斡高出不少。这样的设计更为合理,站着驾驭时更加舒适。西周车另一特别重要的改进是,增加了一个辅助构建一輳(bu),幞也称伏兔,置于轴的两边,下部挖出半弧形,与轴衔接,上部平坦,承载车厢。这样既解决了车厢的平稳问题,又不必再在轸木或轴上挖凹槽,削弱两者的强度。除此之外,伏兔还有一个重要作用一减震。 震动首先来自车轮,由轮传到轴,再由轴传给车厢。古人经过长期的摸索发现,利用某种中间媒介能够削弱车轮带给车厢的震动。于是在轴和车厢之间安装两块可以充当减震媒介的木头,这两块木头就是伏兔。现今火车和汽车所使用的减震基本原理与之大体一致。另外西周车的青铜装饰物也比商代多,纹样更加丰富,除了商代的兽面纹、夔纹、雷纹外,还增加了蟠螭纹、回纹、卷云纹等纹饰。从商代甲骨文和西周金文也可以看出商周时期车的构造形式(图2-25 )。 夏、商、周时期车战已经成为一种作战形式(尚书甘督》记校:“今于惟恭行天之罚。左不攻于左放不恭命:右不能于有改不集命:御非其马之正,权不恭命。”这里的左、右和御,指的是战车上射前,精子的放土和驾马。的战甲骨文“车”。般为两匹马,为提高速度也配有四匹马。兵车上驾驶一人,  防守一人,,攻击一人。


    《中国设计史纲》是南京泰瑞广告转载更新。南京泰瑞广告是以设计提升品牌价值的一家公司,简单来说,一个企业(或品牌)从创始开始,南京泰瑞广告可以提供企业(或品牌)的LOGO(VIS)、企业文化、再至企业办公环境等一条龙式策划、设计、制作执行;企业(或品牌)经营过程中,南京泰瑞广告提供企业(或品牌)对外形象整体策划设计,如企业画册、产品包装、产品画册、商业活动策划推广、新媒体(微信、网站)等设计制作一站式服务。